人才测评工具

​​锤炼七项能力:新时代青年干部担当作为的核心引擎​

作者:管理员 2025-07-16
502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明确提出:“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这七项能力构成新时代青年干部履职尽责的“能力坐标”,是应对复杂挑战、践行初心使命的基石。本文结合实践案例,解析七项能力的深层逻辑与培养路径。


一、政治能力:立身之本与定向之舵

政治能力居于首位,是青年干部的根本性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其核心要求包括:

  • 把稳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原则问题上“决不含糊动摇”。
  • 提升政治判断力:炼就“政治慧眼”,从现象看本质(如识别舆情背后的意识形态风险)。
  • 强化政治自律:在利益诱惑前保持定力,如基层干部拒绝“围猎”坚守廉洁底线。

案例:某市青年干部在拆迁工作中,面对群众质疑时以政策解读化解矛盾,而非简单行政强制,体现政治能力与群众路线的结合。


二、调查研究与科学决策:谋事之基与成事之道

1. 调查研究能力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青年干部需:

  • 沉到一线:避免“走马观花”,如乡村振兴驻村干部与村民同吃同住,精准识别致贫主因。
  • 创新方法:运用大数据分析社情民意,如某区通过“民生诉求热力图”锁定公共服务短板。

2. 科学决策能力
要求“胸怀国之大者,善算长远账”:

  • 全局思维:决策需兼顾多方利益,如环保项目引入专家论证与社区听证,避免“邻避效应”。
  • 风险预判:建立“情景推演”机制,某开发区提前储备防疫物资,疫情中保障企业不停产。

三、改革攻坚与应急处突:破局之钥与定盘之石

1. 改革攻坚能力
核心是“敢啃硬骨头”:

  • 创新突破:浙江年轻干部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数据共享取代部门壁垒。
  • 尊重首创:推广“群众智慧”,如某县将农民发明的秸秆处理技术纳入生态农业方案。

2. 应急处突能力
关键在“精准拆弹”:

  • 预案实战化:深圳建立“台风应急响应沙盘推演”,2023年超强台风中零伤亡。
  • 分层施策:区分风险等级(如公共卫生事件分级管控),避免“一刀切”扩大化。

四、群众工作与抓落实:力量之源与成效之验

1. 群众工作能力
要“以心换心、善用方法”:

  • 语言贴近性: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学习方言,用“俚语”讲解惠民政策。
  • 需求精准响应:北京“接诉即办”机制要求干部48小时解决群众诉求,满意率达93%。

2. 抓落实能力
重在“钉钉子精神”:

  • 闭环管理:甘肃某市建立“任务清单—进度督查—效果评估”链条,脱贫攻坚项目100%按期完成。
  • 带头冲锋:抗洪中青年干部跳入激流封堵管涌,践行“我在一线”的担当。

五、培养路径:从理论到实践的赋能体系

青年干部需通过“三维锻造”提升七项能力:

1. 学习赋能

  • 理论筑基:深学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掌握“看家本领”。
  • 跨界融合:涉猎法律、经济、科技知识,如法院干部学习数字经济法规应对新型案件。

2. 实践淬炼

  • 墩苗计划:新入职干部必赴信访、乡村等岗位锻炼。
  • 揭榜挂帅:鼓励年轻干部牵头改革项目(如某省“营商环境优化攻坚小组”均由85后主导)。

3. 制度保障

  • 动态考核:建立“七项能力雷达图”测评模型,挂钩晋升激励。
  • 容错机制:区分改革失误与违纪行为,让干部“敢闯敢试”。

结语:以能力升级回应时代大考

七项能力是新时代赋予青年干部的“硬核装备”。唯有将政治能力融入血脉、让调查研究成为本能、以科学决策规避风险、凭改革攻坚开创新局、用应急处突化危为机、把群众路线走深走实、靠狠抓落实建功立业,方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写下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唯有本领在手,方能扛起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