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资讯

朝九晚五的工作制,还能恢复吗?

作者:管理员 2022-03-19
1308 0

以下文章来源于瞎说职场 ,作者Sean Ye

如今的打工人,特别卷。

上班开始忙,忙到下班再加班。

有些时候,我回想起10多年前,在外企的时候,每到下午55859分的时候,公司的电梯门口就挤满了准备下班的同事,不禁感叹,那些日子再也回不来了……

不过,最近在微信工作的打工人分享了一个消息,过往以卷著称的腾讯微信事业群正在试运行1065”工作制,即早上10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一周工作五天,该工作制从年后开始。

过去很多公司搞的是形式主义,我规定一个时间下班,你到点不走,我也不管。这次,据说企业动真格——强制要求下班,到点就劝员工离开。

网友为此担心:这种工作制度能够维持下去吗?新的工作时间下,如果工作做不完怎么办?

我倒是不太担心,我不太喜欢打鸡血的工作方式,对于没有做完的工作,在我看来有一个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案:明天继续做。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创始人和高管都应该很清楚一点:

企业的业绩,不取决于公司员工加班的时长,取决于企业的战略方向是否正确。

在现在的大局势下,有三个核心原因,决定了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会逐步放弃996的工作制。

但对于我们打工人来说,也需要意识到严格的“下班后不工作”,严格区分上下班时间,在远程办公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不那么现实了。我们需要自己在工作时间内找一些平衡。

一、经济增速放缓

10年前,移动互联网刚刚起步,开发个新APP,可能只是比竞品快了半个月,转眼可能就有百万量级的用户,把竞品牢牢甩在身后。

2022年的今天,大局已定,爷爷奶奶级的老百姓都开始上网了,流量红利没有了。

在这种情况下,干正确的事,要远比多做事,加班做事,打鸡血做事要更有意义。

当年有一篇火爆全网的文章,讲“上海为什么出不了互联网大厂”,给的理由就是:互联网行业讲究野蛮成长,而上海这个城市,师从香港,讲究精细化管理,所以出不了好顶级互联网企业……

但如今回头看,互联网行业已经过了野蛮成长的阶段,没有精细化管理,大概率就会遇到部分企业反复在做的事情,反复裁员。

举个例子,互联网公司往往有年底优化裁员的习惯,倒不是因为这些互联网公司特别喜欢在年底恶心员工,这就是这些公司的治理水平。

年头上项目,开始招人,过程管理基本没有,到年底做年终盘点时一看,项目做得这么差,没法接着做下去了,赶紧停吧,于是乎大范围裁员……

如今互联网大厂,能够开始做精细化管理,是一件好事。工作时间的管理,就是精细化管理的其中一环,在大部分欧美外企,到点下班是常态,如果需要加班,走申请流程……希望国内大厂们也能尽快跟进。

二、薪资涨幅放缓

互联网行业员工的薪资主要是由现金和股权/期权组成。

业务涨不动了,资本市场不买单了,自然薪资也很难呈现指数级的上涨。

同样的道理,业务涨不动了,上市要么更难,上了市的股价哗哗跌……股权期权的价值也变低了(吐槽一句,我看好的B站最高点300亿美金市值,现在120亿……哎)。

而这个时候,员工就会发现打不动鸡血了——再拼也无法财富自由了,甚至还会伤害身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打工人也没有打鸡血的动力了。

而也就是这个时候,不搞996不搞大小周,往往就成为了企业的优点。

是的,在绝大部分企业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时候,“遵纪守法”居然就成为了一个优点。

我之前提到过: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如果大公司搞996,你也搞996,你如何与大公司争抢人才?还不如调转方向,以工作生活平衡吸引那些不愿意搞996的优秀人才。

现在大企业率先放弃996,在我看来,是好的风向,虽然很难一蹴而就改变整个职场,但是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风向出现。

熟悉我的小伙伴知道,前几年,我一直在鼓吹“员工的工作生活平衡,对企业也是好事”,屡屡被人怼:你看华为,你看腾讯,你看阿里,你看字节。

如今,风向变了,至少小老板们再也不能指着员工的鼻子说,你看腾讯员工加班多晚……

三、社会主义铁拳

我从多家互联网HR同仁那里问来的一个统一的信息是:

如今各家大厂争相开始放弃大小周,疯狂加班的节奏,一部分因为以上两点,另外一部分,也因为官方出马。

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走掉。社会给了压力,自然企业就有了求生欲。腾讯在我看来,是求生欲最高的互联网企业,没有之一。

所以你看这小半年,无论是救灾、工作生活平衡、还是共同富裕,在很多话题上,头部互联网大厂们都是表现得很非常配合,非常正能量。

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也包括让打工人得到合法合理的工作方式。

我在外企多年,看到不少外资企业在欧美市场发展的案例,到了今天,他们的GDP增长可能只有1-2%(还不算疫情这几年)。

他们企业的业绩增长也是这个水平,是没法给员工每年10-20%的调薪,或者50%-100%高薪挖人的。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留住核心人才,靠钱是不够的(你也掏不出比友商多多少),所以更多是靠文化和价值观,来吸引人才。

1065”工作制,背后代表的企业尊重员工私人时间的价值观,代表了企业认可工作生活平衡的企业文化。在薪资增长乏力的现在,这些也是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武器。

四、不加班是不可能的

我在外企时,非常认可公司工作生活平衡的理念,但是我还是加班的。

不仅如此,这些年,不光是外企,国企、事业单位,甚至是公务员,也都需要加班……

这是大趋势,20年前离开公司就没法办公,如今拿着手机,就算不带电脑,也能做工作。

移动互联的大趋势,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所以……加班是难免的。反过来说,在公司里,咱也不可能100%不做私事,这也不现实。适度“摸鱼”(自我调整)反而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评估,到底加班是不是:

1、常态性的:

我一直认为加班是救急不救穷。

公司一个重大项目上马,让我临时加几天班,没问题。但是可以调休,不是常态。另一方面,如果公司常态性要求我996,这就很可怕了。

救急,有借有还,公司是感激我的;救穷,常态性加班,老板认为你就该一周6天,有一天你做不到了,老板反而觉得自己吃亏了。

2、是不是对我有价值:

我们打工人本质上是为自己的简历打工。参与一个重大项目,简历上增加一个重磅的砝码,即使没钱,我们也该争取。

但如果说没啥价值的琐事,对职业发展没有提升,又没有加班费,我为什么要加这种班?

随便说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分图片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