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一家公司在公司招聘网站上贴出一招聘岗位为“盲盒岗位”,主要针对想找工作,却不知自己更适合什么岗位的求职者。
据岗位描述显示:HR会替你选择相对适合的岗位,帮你发掘潜在未开放的机会。此外还有多次“复活”机会。
当招聘套上了“盲盒”的外壳,既蹭了热点,夺了眼球,做好了还能为公司招揽年轻有活力的优质人才,也不失为一种新的招聘方式。
根据描述,盲盒岗位实操起来对HR能力要求较高,可能会面临以下问题:
1、面对大量投递的简历,HR如果仅凭简历分辨筛选应聘者,容易识才不清或导致人才流失;
2、通过简历、面试识别人才只是HR招聘工作中的一环,后续还有入职培训、提升发展等等内容,为应聘者选择合适的盲盒岗位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降低HR的工作效率;
3、入职以后提供“复活”机会,也就是内部调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HR的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人才一步到位地选到自己想要的盲盒岗位,既有拆盲盒的未知感,也有选中心头好的惊喜感。
归根结底,“盲盒岗位”想要既有吸引力,又有真实力,还是要回到精准识人用人这个招聘的“根”上。
想快速提升HR的识人效率?用科学精准的人才测评工具。
一次成功的招聘不仅要快,还要准,因此很多企业都会选择人才测评作为招聘的辅助工具,但大多人才测评是专岗专测,只能了解应聘者是否适合某一个岗位,而难以将人才与其他岗位进行比对,容易错失人才。
企业可以选择一套综合性的人才测评,深入、全面地了解应聘者的职业优势、内在能力、动机意愿、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结合不同岗位的专业技能评估,不仅知道应聘者能不能做,还知道他愿不愿意做,能不能做好。
据介绍,该“盲盒岗位”还存在“复活”机制,当应聘者的意向岗位招满时,可优先调剂其他在招岗位。
上一次听到“调剂”,还是在考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如果你选择了“不服从调剂”,那就可能会被刷掉。但“服从调剂”吧,又可能被调剂到不适合自己的专业,接着就要费好大力气才能申请转专业。
岗位调剂,也会这样吗?
这就需要企业HR拥有“以人选岗”的能力,或者选择一个基于“一测多评”技术,具有“以人选岗”功能的人才测评系统。
为什么不选择传统的专岗专测,要用“一测多评”呢?举个例子,小编给“盲盒岗位”投递了简历,HR给小编做了销售岗位的测评,结果发现不合适。但小编的简历看着很优秀,HR不想错失小编这个人才,又给了一份客服岗的测评,结果还是不太合适,接着又给小编做了一个行政岗的······一来二去,小编已经拿到了另一家公司的offer,然后HR才发现原来小编更适合的是运营岗,但没办法,人已经跑了。
但“一测多评”技术则不同,应聘者在进行一次人才测评后,其测评结果可与公司多个岗位进行匹配,当意向岗位招满时,企业HR可以选择匹配度为第二顺位在招岗位,轻松实现以人选岗,留住优秀人才,这是过去的专岗专测技术所无法实现的。
毕竟“伯乐常有,而千里马不常有”,发现人才,当然要尽力留下。
试试也无妨。
“盲盒岗位”有可能只是给招聘加多一层包装,但也有可能是个惊喜福袋。应聘者可以从中观察企业HR的专业程度,也许会拆到不错的岗位,也有可能听到对个人职业规划的建议,即便不能得偿所愿,也是体验过新鲜事物了。
对于“找工作开盲盒”的模式,某招聘市场总监提醒求职者谨慎尝试,“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在踏入职场前建议对自身能力、职业优势、职业兴趣等进行评估,确定好未来2~3年的发展方向与目标,这样才能搭建起某个领域的从业者身份。”(来源:南方+)
不过小天很好奇的是,盲盒里都有隐藏款,那“盲盒岗位”的隐藏款,会是公司老板吗?
*部分图片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