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届冬奥会上,韩国队在部分体育项目上的表现与反应引发争议。因部分运动员犯规动作明显,短道速滑项目运动员李俊瑞、黄大宪两人最终无缘决赛。韩国媒体不满比赛现状,却将错误归咎于冬奥会裁判身上,并认为是裁判做出了错误决定才导致运动员们无缘金牌。韩国代表团对此也向国际体育仲裁庭上诉,目前,国际滑联已发表声明驳回韩国队的申诉。
无论是过往类似赛事中韩国队的“越界”行为,还是本次奥运赛场上中国速滑队的韩裔教练被网暴,都引起各界热烈讨论。今天我们就从胜任力的角度,浅谈一下韩国速滑队与中国速滑队之间的差别。
从过往赛事来看,韩国速滑队主要体现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重视个人荣誉等,例如2018年平昌冬奥会,男子1000米1/4决赛中,三名韩国选手被分到同一组竞争两个晋级名额。韩国选手黄大宪在比赛过程中试图拉拽自己的队友林孝俊(现已加入中国队),导致两个人在终点前险些摔倒,最终被判犯规出局。
反观中国速滑队,任子威、武大靖、李文龙三人配合默契,既有竞技精神,也有团队协作。例如在本次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赛中,武大靖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帮助队友任子威卡位置,还用手轻触任子威,示意其先走,最终中国选手包揽金银牌。
将以上队员的行为表现对应T12职业优势与D48胜任力素质,我们可以得出中国速滑队与韩国速滑队的胜任力标准,如下:
体育竞技既有单兵作战也有团队协作,但终究是离不开团结奋进,共同成长。为此,在韩国队不得志甚至受过伤害,与团队观念不合的队员会选择离开家乡,远走他国,例如曾经的名将安贤洙,林孝俊,如今成为了中国速滑队的教练和队员,在异国他乡再放异彩。
在体育赛场如此,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同样如此。年前一波离职潮,大多是因为员工感觉自己与岗位不匹配,与公司、团队价值观不合,所以提出离职;年后又到招聘季,HR选人不仅要看能力与岗位是否匹配,还要看应聘者的性格、价值观与团队和公司是否匹配。人岗匹配,是能力与意愿双匹配,人岗匹配度越高,大多情况下能促使员工工作更积极,产出更高绩效。
而要做好人岗匹配,首先需要梳理好目标岗位的用人标准,构建一个落地可用的胜任力模型。构建胜任力模型的方法有很多,企业HR可以结合标杆人员、通用模型以及工作分析法来高效构建岗位模型。当然,针对一些关键岗位、管理岗位,企业HR可以选择邀请建模专家进行咨询式建模,产出更精准有效的岗位模型。
模型构建好以后,可以结合相应的人才测评工具对候选人进行评估、匹配,通过匹配度高低对候选人进行筛选与后续的培养发展。
冬奥赛事仍在进行时,下期我们将讨论把安贤洙、林孝俊等优秀人才招揽至中国队的王濛,学学她的“招才秘笈”。
上一篇:虎年开工第一天:不想上班怎么办?
下一篇:张丽俊:如何在职场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