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4日,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在长春隆重举行「第四批次职工交通车发车仪式 」,向 85 名优秀职工发放了「红旗 H5 」交通车。2021年,在一份高端人才流失排行榜中,长春市以78.2%高举第二,随后是哈尔滨、大连和沈阳。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光卫星作为东北地区首家、吉林省唯一一家中国独角兽企业,也不得不想尽办法留住人才。
其实,那些想要离开的人,总会离开;不想离开的,不给他们交通车,也不会走。因为,重点并不在车,而在于机会、平台、待遇和大环境。
员工离职有个“232离职定律”:员工离职有三个高峰期,分别是入职的第二周、三个月试用期以及在公司工作满两年。
第一个“2”——入职第二周
如果一个员工只干两周就走人,多半是觉得自己被套路了。新员工用两周时间了解了公司的概况,发现与应聘时HR所讲的出入较大,于是“走为上着”。例如应聘时HR说的有出差补贴、季度奖金、住房补贴,而入职以后才了解到补贴少得可怜不够用、季度奖金考核标准严苛等等,一方面与自己期待的薪资水平差距太大,一方面又感觉公司套路人,不可靠,于是提出了离职。
第二个“3”——三个月试用期
员工在试用期之内辞职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应聘时许诺的成为正式员工会有的福利,在和周围同事了解后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或者预期中完善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实际上只是开了个形式化的新人大会;也有可能是应聘时说好不加班,入职以后却因不主动加班被批评等等。
新人并不蠢,画饼需谨慎。当新员工发现招聘HR把薪资福利等夸大时,他会重新思考要不要继续下去,很有可能会在试用期未结束时就“逃跑”,最后重复招聘的工作还是落在了HR身上。
最后一个“2”——工作满两年
一个员工在公司做了两年,一般对公司和工作都比较认可,这个时候,他会比较希望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实现一个突破,获得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或者升职、轮岗等。如果这时候公司不能给予他这个机会和平台,不能给他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规划,老员工可能会为了个人发展跳槽去当“新员工”。
综上,“232离职定律”给我们的启示有两点:招聘环节避免夸大,关注老员工。
前者可以在考核招聘HR的工作时,多增加一条关于试用期人员流失率的考核标准,与已有的招聘到岗率相互制约,既要到岗率,也要留存率,减少重复的招聘工作与成本。
后者则需要重视员工关系与员工发展,例如出现岗位空缺时优先从内部选拔,为员工制定合适的职业发展路径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对某些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与培养等。
在这家主要从事卫星研发制造和卫星遥感信息服务的高新企业,90后员工占比超过80%,硕士、博士生占83%。虽然研发任务重、生产任务紧,但公司的年轻人攻坚克难的劲头满满,员工年流失率不到2%,每年还有大批应聘者慕名而来,这得益于长光卫星“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用人理念,打破了“232离职定律”的魔咒。
(1)“管得越活,效果越好”
长光卫星推崇弹性工作制,没有考勤,也不强制加班。当然,这一点也与其所在的行业与部门工作性质有关,他们需要一个鼓励创新的自由空间来进行创新研发,但在制造、生产车间就需要严格的管理与监察制度。
(2)“给予充分的尊重、包容与信任”
对于新生代员工,长光卫星鼓励员工大胆去想、大胆试错,“因为年轻员工讲究自我价值实现,给予充分的尊重、包容与信任,他们就能顶起一片天。”贾宏光说。当然,我们要把这样的机会给予那些有想法有担当的人,拒绝口头承诺与假大空。
(3)“善待员工,才能互相成就”
长光卫星的人才培养举措满足了员工的深层次需要——为每位员工做职业发展规划。企业中很多年轻员工会担纲重任,成就感、价值感成为进一步激发他们创新动能的催化剂。当然,企业领导者也意识到:“无论理想多么崇高,首先工资要给到位,跟年轻人不能只谈理想、不谈工资。”当企业领导者乐于给有能力的员工更多空间与福利,员工们也会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企业的未来而全力拼搏。
正因为企业领导者深刻认识到“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凭借以上的用人理念和管理方式选对人、用好人,长光卫星才能仅用6年多时间,就发展为拥有诸多关键核心技术的东北首家“独角兽”企业。
从职场人的角度,能留住人的工作离不开钱、发展和价值观。至于企业要留的人才想要什么,就需要深入挖掘TA的真实需求,有些直率的员工会直抒胸臆,但大多数员工比较含蓄,企业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人才测评,全面了解员工的职业优势、性格倾向、动机需求等,为员工提供一条龙式培训发展和激励计划,全方位攻陷你想要的那个TA。
*部分图片内容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我在年底找工作,心态崩了
下一篇:如何进行企业中基层干部年终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