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测评他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手段来去对人的基本数值以及绩效进行测量和评定。那测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看下边这个图,下边这个图是一个冰山模型图。这个模型图里面大部分的那个都是在冰山水面以下的部分。那他测的就是水面以下的冰山部分,主要包括了兴趣性格等等。那有一些人说人才测评我用过啊,我用过九型人格啊,或者PDP呀,或者DISC呀,或者卡特尔16啊。那我告诉你哈,如果是用来招聘的话,这些测评远远不够。因为这些测评呢通常都是测性格或者叫测人格。
那人格对工作有没有影响呢?有,可是不大影响最大的几个部分他并没有测。比如说人的天赋能力,人的动机、人的意愿,人的价值观,他并没有测。所以单纯测性格的话,你就很难把一个人评判的非常准确了。第二这些测评通常呢都是没有测谎装置的。所以撒谎的话就很难用了。所以这种测评通常用在什么场景呢?是在自我发展的场景,而不是在招聘的场景。
那这个冰山模型我就不多说了,相信大家呢都比较了解的。那外在能力指的就是知识技能和经验了。那我们去评估是否能岗匹配,招聘最讲究的是人岗匹配嘛。那我们首先得看他的外在,然后再看看那。在而且很多岗位是内在大于外在,那人才测评当中呢,我们很多人都用过,特别是很多的一些互联网企业比较喜欢尝新鲜,他们都用过。可是用了之后呢有很多的误区。
误区一
举个例子哈,有一个问题是这样子,在某一些特殊情况之下,你愿不愿意,你会不会做小偷。在国外,如果心里面想说我特殊情况,我太饿了,我要偷东西,那说不定我就选YES,老外是比较直率的,特别在美国。可是在国内心里面说YES。可是呢笔头或者说出来呢就说NO。所以呢国外的这种量表比较适合国外的文化。如果要用到国内的话,一定是按国内的人群的特点来定制才准确。另外常模的参照,常模就是一个参照数就是一个平均数或者一个标准差,也一定要拿中国人的数据才是比较准确的。
误区二
误区三
误区四
误区五
误区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