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丰巢快递柜超时收费”的话题愈演愈烈。为了多挣五毛钱,丰巢快递霎时成为全网民众集体声讨对象,甚至已有小区暂停丰巢智能柜的使用。
为了挣多五毛钱,丰巢何苦?
丰巢变“封巢”,引起矛盾的原因到底出在哪里呢?
分析事件始末,主要有几点:
1、快递员未经用户同意,擅自将包裹放在丰巢快递柜。这时用户拿快递,你要收费就有点强买强卖了;
2、规定超时收费的时间不合理。就上班族来说,如果快递员晚上九点把快递放在快递柜,第二天抱着走很不方便,只能晚上下班才能过来取,这样就很容易超过12小时;
3、据上海中环花苑小区致丰巢的公开信得知,当初丰巢工作人员在上门洽谈进场时,几乎千篇一律的说辞都是“对客户是免费的”。
现在又突然收费,是不是很容易引起用户反感,落下欺骗性收费的坏印象?
4、丰巢快递柜是方便快递员的装置,而不是用户。以往只要用户明确写清楚门牌号,快递员是要把快递送到客户手中的。
如果当天用户不在家,快递员需要择天再派送,浪费时间又影响效率。而快递柜能帮快递员解决这些情况下反复派送的困扰;
5、双向收费,赚了熊掌还要鱼。丰巢快递柜已经向快递员收了费,还要收用户的钱。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丰巢第一次被曝割用户的“韭菜”了。
误导用户的“赞赏页面”风波
去年,丰巢就陷入一次误导用户“交钱开柜”的舆论漩涡。
据用户投诉,当包裹在丰巢快递柜中的放置时长超时以后,取货页面就会出现一个大大的 “赞赏标记”,醒目地提醒用户“扫码赞赏1元保管费”。
而“跳过赞赏”的按键被设置成灰色,放在了页面最底部。
其实“打赏”并不是强制性操作,但灰色的按键很容易误导用户以为按不了,并且放在最不显眼的底部,很多人没有注意,最后非自愿性地赞赏。
最后用户后知后觉受到了欺骗,丰巢想要暗戳戳赚钱的心机败露后,确实有点难看。
企业很难,挖掘多元创收方式才是出路
就最近风风火火的“超时收费”事件,丰巢避重就轻地强调了企业经营的不易,比如提供五年的免费服务仍然亏损,借以博得大众同情。
根据丰巢的数据,丰巢2020年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3.34亿元,亏损2.45亿元。2019年营收16.14亿元,亏损7.81亿元。
自2015年6月成立以来,丰巢的净利润几乎为负值,截至2019年12月31日,4年来合计亏损约20亿元。
之所以亏本严重,是因为丰巢这几年在疯狂烧钱:
一、不断布局线下站点,势让快递柜占据半壁江山。智能柜的成本并不便宜,一个的价格大概在1.8万~6万元之间。
再加上想要进驻写字楼、小区、学校等多种场所,也是要缴纳租赁费用的。这笔账算下来,可谓是大数目;
(图片源于网络)
二、丰巢自创立以来,一直没有找到很清晰的盈利模式,导致烧钱多、回报低。
继“赞赏页面”后,再出现“超时收费”风波,丰巢因为“赚用户的钱”陷入社会笔伐口诛的难看局面。
企业很难,用户很烦。
虽然五毛、一块钱对于用户都是小数目,但是超出12小时收费的规定期限,也的确设置得不合理。除了考虑大概率情况,还要考虑快递员晚上九、十点派送、用户出门旅游等可能性。
丰巢一开始推出智能柜的初衷,是缩短客户与包裹的最后一百米。而这样设置超时期限,无疑是背道而驰的,只方便了快递员。
而且,在我看来,暂存快递本就属于物流服务的一环,包含在用户支付的寄件费用里。
再向客户收取费用,会不会有那么一点二次收费嫌疑呢?
所以丰巢这次出了这档事,不应该发了一份无实质解决问题的《致亲爱的用户一封信》打太极。
而应该就收费群体到底是面向快递公司,还是用户?如何设置超时期限比较合理?快递员要放包裹到柜,需打电话征求用户同意才能开柜?等问题,予以商榷考量,才是化解公关危机的重点啊。
除此之外,丰巢自创立以来,收入都是来自广告收入(柜体广告和显示屏广告)、包裹揽件收入、向投递员收取使用费、用户逾期取件费以及有偿寄存和部分打赏费。
以上的财务数据显示,对于丰巢拉回亏损也只是杯水车薪。
经历这次“超时收费”危机,丰巢也应思考如何挖掘多元化创收的方式,以及如何提高服务体验,才是更好的出路呀。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
扩展:广东人啊人是国内专业的人才测评机构,拥有一支富有洞察人性心理与人力资源专业素质能力的研究团队。
旗下测评产品获得28个知识产权专利,帮助企业解决社会招聘、中高管招聘、校园招聘、内部选拔、职业规划、激励保留、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360评估、团队管理、人才盘点、心理关怀等等难题,科学选对人、用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