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的疫情状况逐渐稳定,海外40多个国家却进入疫情紧急状态,特别欧洲成为疫情爆发的新中心。
截至北京时间3月25日08时58分,海外累计确诊新冠肺炎336470例(较上日新增24651例),累计死亡15480例(较上日新增1568例),累计治愈34153例(较上日新增4858例)。)(数据图表来源:腾讯新闻)
随着黑天鹅效应持续发酵,美国股市一片灾难,纽约三大股暴跌,夸张到10天经历了4次熔断。
就连股神巴菲特都说,自己都没见过这个场面。
疫情在国外越趋严重,国内正在好转。首当其冲的餐饮、交通行业逐渐复苏...
但外贸企业(特别是纺织行业)却有点不好受了。
年后因疫情复工延迟,手上有单子做不了。
好不容易开工了,在所有纺织行业以为随着复工复产,年前囤积的订单得到释放,企业运营也将逐步走上正轨的乐观期望中。
严峻的海外疫情形势无疑当头一棒。手上单子做了一半,大量欧美订单被告知集中取消、骤减,而很多都没交定金,忙了半天白干活,给予外贸企业第二波致命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外贸企业在疫情“绞痛”中难以为继:
东莞泛达玩具有限公司成立28年,是一家中等规模的港资玩具厂,主要生产毛绒玩具和电动玩具。合作客户都是响当当的国际大企业,例如麦当劳、迪士尼、沃尔玛、TESCO、TARGET、孩之宝等等。
近日,受国内外疫情的影响,客户取消订单,泛达的业务量骤减,资金链断裂,无法再继续下去,宣布结业。
可惜的是,这家曾经口碑不错的老牌港资厂,没能挺过疫情考验,甚至最后没能好聚好散,拖欠了工资,老板也失联了。
东莞精度表业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主动劝退员工另谋高就,并全厂放假至少3个月。
其公告中表示,因公司最重要的客户美国品牌宝利“Fossil”现已全部停止下单,同时要求取消或暂停原生产订单,导致工厂无法正常开工,公司经营已出现重大危机,面临随时关停的风险。
或许这两家受伤害比较严重,但不可置否的是,仍有无数外贸企业在艰难中“求存”。
“之前外国品牌商催着交货,好不容易赶出来了,却又以各种刁钻理由取消了。比如故意提高产品标准近似到苛刻,而原本的合同里并没有特殊要求。但对于这种哑巴亏没法打官司,因为属于不可抗拒因素。”一家温州的外贸鞋厂负责人透露,“据我所知,在温州有40%的鞋厂受到了重创。”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世界经济一体化,欧美经济下滑就会影响出口,没有哪家企业能独善其身。
身处被动环境,外贸人除了祈祷全球疫情寒冬尽快结束之外,在等待救援的同时还须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危机中如何主动“自救”?
经济环境这么差,哪些开支可以省?哪些必须花?公司生产线减少,怎么安排员工上岗?资金紧张时期,如何合理派发员工工资?...
以下是一些建议小贴士:
1、人才盘点
盘点人才组织架构。深入了解内部在岗人员工作绩效、职业天赋、动机意愿、价值观等,掌握哪些人适合留任现岗、哪些人需要调岗、哪些岗位是关键的、哪些岗位是冗余的等等,对人员、岗位做不同的调配处理。
2、尝试灵活用工模式
1)安排员工休年休假或加班补休;
2)针对符合要求的岗位,申请执行综合计算工时制度;
3)综合调剂使用年度内的休息日(无需行政审批,但需与员工协商);
4) 需长期办公的岗位:做好工作成果管理,正常支付工资。
短期需要办公但不饱和的岗位:可协商缩短工时,调整工资。
需长期停工的岗位,企业告知员工当前处境,做协商待岗或离职处理。(以上可履行民主程序,与员工、工会或 职工代表进行协商)
5)“人员借用”,目前疫情情况下,共享用工方式得到鼓励。
3、角色转型
外部大环境难以改变,面对经济冲击,祈祷是最消极的方式。找准转型方向,思考如何苦练内功突破角色瓶颈,也是大多外贸老板这段时间需要思考的。
另外,人啊人管理研究院针对当前形势发布《2020重磅 企业经营状况与招聘调查报告》,根据网络大数据呈现的大、中、小型企业生存状况和本次疫情所带来的关注问题为主题,结合企业的实际解决方案,尝试展现当前企业如何顺利渡过挑战的思考,给予企业在疫情“绞痛”中的一些方向指导和科学数据支撑。
节选内容精彩抢先看
全球疫情对企业2020全年营收目标有何影响?
除了外贸行业,全球疫情对不同行业还有什么影响?
疫情对中国企业招聘有什么影响?
(图源于《2020重磅 企业经营状况与招聘调查报告》)
更多关于当前企业生存状况和经营建议,敬请查看报告详情
长按二维码,免费查看下载
(部分素材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