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资讯

#95后秒辞# 谁给你的勇气说走就走?

作者:管理员 2019-01-12
2121 0
小天身边有位1997年的朋友参加工作3年,但已经换了4份工作,平均每一份工作时长为9个月。最近他告诉我,他把他的第五份工作辞掉了。换工作的频率之高让我目瞪口呆,我不禁问他,为什么又辞职了?但他只是云淡风轻地回答我:不喜欢,所以就辞了。

这并不是个例。

2018年,某职业社交网站针对15万名用户展开统计分析,发布了《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洞察显示,职员的第一份工作在职时间显著缩短。



从70后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职时长为51个月(4年左右),到80后平均在职时长43个月(3年半左右),下跌幅度不大;但90后的平均在职时长与80后的相比,却呈现了断崖式下跌,仅有19个月(1年半);到了95后的就职时间就更短了,仅有7个月。

而就在前几天,#95后秒辞#更是出现在新浪微博热搜榜,再度引起社会的关注和网友的热议。


公司环境不好、电脑太烂、午餐难吃、人际关系复杂、感觉不顺心、累了想歇歇....这些本来对于我们90后小(lao)姐(a)姐(yi)来说不足挂齿的问题,都成了他们的辞职理由。

同时,《第一财经周刊》调查显示,对将近一半的95后来说,平均一年跳槽一次不是什么稀奇事,能够接受。



有网友说,95后是堕落的一代,没有毅力,轻易放弃;吃不了苦,好逸恶劳。

所以,95后小年轻们都跟梁静茹借的勇气吗?

只要感到不爽,就把公司炒了。

其实,95后在时代更迭、家庭教育和学习环境等背景下受到的影响,都体现在了择业观上。

· 95后个性鲜明,价值观取向新锐,择业观念改变

95后新生代早早被“标签化”,大部分人认为95后是独立的,自我的,任性的。这些标签不尽友好,但他们确实包含这些元素。

那95后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呢?与他人眼中的又有什么差别?

为了解95后新生代的眼中的自己,某权威机构进行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在大部分95后的眼里,他们是这样的:

位居榜首的关键词是“自由”。大部分95后崇尚自由,同时心态乐观;另外,踏实,细心,适应力强等关键词都体现95后鲜明的个性以及新锐的价值取向。
 
首先,某权威招聘网站的研究表明,近4成95后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与专业不对口。
新兴的商业模式催生更多的新兴职业,95后毕业生面临更多的就业选择。此时,专业是否对口就显得没那么重要,毕业生考虑更多的是个人兴趣和爱好。



其次,95后更愿意在轻松的团队氛围中展开工作,并且和和谐、可信赖的同伴们一起工作。


因此他们在择业的时候,更多的会遵循自己的内心,一旦工作有悖于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观念,他们会选择慢就业甚至不就业。

· 对付95后,企业“画大饼”的方式已经不管用了
在过去,企业对员工用得更多的是“画饼式”鼓励:
类似于“只要干得好,将来工资一定会翻倍的”、“主管的位置一直空着,过段时间我打算提拔你”、“年底业绩达到***万,年终奖就有**元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相信大部分人都不陌生。

70后、80后追求稳定,为了能分到这块“大饼”,所以他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为企业付出;但这块“大饼”对95后来说,还有吸引力吗?

并没有。

对于95后来说,未来是虚无缥缈的,无法下定论的,所以他们更在乎当下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小天的一位96年的朋友,我们暂且称她为A小姐吧。A小姐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型企业里新媒体运营,也就是俗称的小编,拿到手的工资2500元。
因为是第一份工作,本着学习的心态,对老板的话也是十分信任。刚开始的时候,她的老板就跟她说“努力工作,这一行的发展空间很大,只要你肯付出,之后的基本工资会升到3000元,3500元甚至更高”。

过了2年,A小姐的能力有了较高的提升,到手工资却只有3000元。但是她提出了辞职。面对A小姐提出的辞职,老板却还是和她说:“将来公司会迎来不断的融资,不断壮大,前景很好,你可以到更大的舞台。”但A小姐没有留下。
A小姐和我说:“我信了他的邪,他说的那些东西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连自己都要养不活了,我还怎么干下去。”

尽管薪水对于95后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但也是他们择业的重要因素。他们相信努力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对老板给自己画的宏大蓝图并不感冒。

· 没有家庭的负累,更倾向于独立自主
大部分的80后,肩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地,不敢轻易说辞就辞;

但95后甚至是90后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追求自由,他们认为婚姻不是人生必要完成的功课,所以现在的他们不用养家糊口;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迅速,他们不用为五斗米折腰。

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实现自身的价值,去创造更多的可能,去追求诗和远方。

更何况在他们看来,年轻是他们的资本,根据自己的喜好换工作无可厚非。


发现员工优势
然后发挥员工优势

95后作为未来职场的主力军,最年轻的新力量,他们正在颠覆传统思想,冲击着现在的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对现有的企业文化、人才框架、制度流程等作出怎样的调整去迎接新生代?小天认为这个时候,人才测评就凸显其优点。

面对动不动就说辞职的95后,企业要懂得发现他们的优势。大部分的人因为喜欢,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擅长。

2019年企业的人才竞争已经上升到“人才优势竞争”,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先人后事”的重要性,首先必须要发现员工的优势,让员工做自己的喜欢的工作,进而发挥他们的优势,使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就会油然而生。

使用合适的人才测评工具,发现员工的优势特点,创造公司与员工彼此的发展目标共识,做到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或许就会获得你想要的效果。